从太白楼出来,时间尚早,听闻附近有条济宁老街,时值天气不骄不躁,距离800米左右,11号环保经济汽车走起来。
早在元明时期,济宁受到了世界上开凿最早、流程最长的大运河的哺育,水运交通的便利,给济宁带来了商业的繁荣,特别是明清时期,济宁作为南通江淮、北达燕冀的江北最大的码头,是南北各省农副产品交易的集散地,江北不产竹,江南的毛竹、嵩竹、黄竹、斑竹及烟杆竹,都由运河向北方贩运。
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贯通,在明清时期是闻名全国的繁华都会。大运河济宁段距今已有720多年的历史,始凿于元代至元年间,全长约230公里,其中流经今济宁城区的大运河故道长6.44公里。在济宁城区有竹竿巷、东大寺、宣阜巷、天井闸等运河文化古迹。